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脱贫一批、生态治理脱贫一批、生态管护脱贫一批、经济林提速增效脱贫一批,全县生态扶贫受益贫困人口累计达到15635人,全县近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通过生态建设实现增收致富。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姝)9月23日下午,中华环保世纪行2020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位于汾河上游的静乐县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静乐县丰润镇庆鲁沟,了解地处生态脆弱区的汾河上游地区,如何破解“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难题?
静乐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汾河上游、吕梁山东脉,全县地形地貌复杂,降雨量小,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以庆鲁沟为例,坡陡沟深,水土流失严重,老百姓生产生活成本高、支出高、收入低,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深度贫困连片区。
“原来一下雨,河水就变成了黄色的浑水,泥沙俱下,从山上冲下来流到了汾河里”,静乐县湿地公园主任徐文玉回忆。静乐县县委副书记宣文晓也表示,“水土流失严重,雨水少了,庄稼长不出来,雨水多了,土又流走了”。水土流失还对水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庆鲁沟的历史最低水流量,每秒曾只有1到2立方米。
2014年起,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庆鲁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先后上马。静乐县希望通过项目实施,提升河水自净功能,深度净化水体,有效维护汾河上游生态平衡,减轻汾河中上游及黄河生态安全保护压力。
截至目前,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已恢复湿地植被2000亩。庆鲁沟共8个村,8个村的荒山全部造林绿化,其中6个村整村搬迁后,1.12万亩耕地全部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将由3.5%,提高到50%以上。静乐县县委书记王昕说,庆鲁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完成后,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63.2%。
“生态环境好不好,野生植物说了算;生态结构好不好,野生动物尤其是野生鸟类说了算;生态功能好不好,水质水量说了算”,徐文玉说,随着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进度,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变,比如静乐县与宁武县接壤的断面水质,已由原来的地表三类,提高到地表二类;今年的水流量,已经达到每秒29.6立方米,比去年增加了3个立方米。
“原来,天鹅对于静乐县来说只是个传说”,徐文玉说,今年2月9日,白天鹅飞到了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待了一个月,“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现在已经成为鸟类乐园,鸟类有16目41科11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分别是黑鹳、金雕、褐马鸡,2014年之前,我们从没见过黑鹳”。
宣文晓也表示,现在即使下大雨,庆鲁沟也不会泥沙俱下,现在的河水,能养鸭养鹅。
静乐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今年脱贫摘帽。宣文晓说,在脱贫攻坚工程中,生态扶贫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脱贫一批、生态治理脱贫一批、生态管护脱贫一批、经济林提速增效脱贫一批,全县生态扶贫受益贫困人口累计达到15635人,全县近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通过生态建设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