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顶层设计,将依法治理作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坚持依法治理,有利于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巩固体制根基、发扬制度优势,同时弥补短板弱项。在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各种风险挑战之际,必须充分认识坚持依法治理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今后五年间我国发展将面对各方面风险,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越是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就越要沉着冷静应对,越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依法治理。
依法治理是一种有力度的国家治理方式。有力度是指依法治理在落实治理目标上贯彻执行力,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有效实现治理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治理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制度优势转变成治理效能。制度秩序具有规范性,它得到了人民的同意、认可和自愿遵从,引导人们按照规范方式开展社会行动。依法治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促进各项制度发挥规范功能,其优势体现在制度运行过程之中,凸显在应对风险的细节之间。坚持依法治理,就要努力完善各方面立法,切实保证执法,做到公正司法,从而可以充分运用制度资源应对风险挑战,建立健全治理体制机制。如此,既能有效发现风险来源,实现风险防控的常规化、科学化和有序化,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同时直接回应风险损害带来的挑战,使得矛盾危机在法定程序、标准和方式中得到化解。
依法治理是一种有态度的国家治理方式。有态度是指依法治理在确保治理属性上具有鲜明特征。一方面,依法治理有利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并且共同构成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支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风险治理能够成功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依法治理有利于控制政府治理风险。公权力依法行使、依程序行使、依法治精神行使是克服治理危机的基本逻辑。政府是国家治理的主要力量,依法治理要求政府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恪守法治原则的前提下,擅于运用丰富的法律“工具箱”,打破阻碍有效治理的体制机制弊端,坚持依法决策、依法履职、依法执法。
依法治理是一种有温度的国家治理方式。有温度是指依法治理在治理价值层面体现明确导向,有利于保护公民权利、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公序良俗”。近现代法治的基础是公民权利,这也得到我国宪法法律的确认。以法治应对风险的根本目标和逻辑起点就在于保护公民权利,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安全、稳定、发展带来的福祉和利益。法治是一种公平正义的治理艺术。这些价值也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之中。坚持依法治理,落实公平正义,才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有效化解经济社会矛盾,真正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石筑好打牢。面对各种危机,依法治理坚持维护公共秩序,维护善良风俗,既推行形式法治,又注重以法律的内在价值引导社会道德建设,从而有利于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人民幸福。(李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