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火翻译公司banner

栏目导航

网站导航

核心提示:美丽乡村,人人喜爱。远处是绿树掩映的民居,干净整洁的路面,近处是排列整齐的蔬菜大棚,宣传文明风尚的文化墙。来看一看,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柳树镇太平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秀艳是如何带领村民们搞种植和养殖,全心谋发展,过上了好日子……


2020年5月,全国人大代表陈秀艳在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供图)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王萍 通讯员王丹9月3日北京报道:美丽乡村,人人喜爱。来到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柳树镇太平山村,小山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清新而美好:远处是绿树掩映的民居,干净整洁的路面,近处是排列整齐的蔬菜大棚,宣传文明风尚的文化墙。

“别看现在这样吸引人,以前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自己是太平山村的。村民们现在搞种植和养殖,全心谋发展,过上了好日子……”7月16日,走在村里四通八达的柏油路上,全国人大代表、太平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秀艳向《中国人大》记者讲述着太平山村的今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采访中记者发现,正是因为有力加强了农村基层党建,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才有效带动了太平山村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我们村,思路就是先抓‘两委’班子建设,抓党员骨干队伍建设,全体村民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村里发展越来越好!”陈秀艳高兴地告诉记者:“近年来,村党支部带领村民依托本地资源,搭建蘑菇大棚,建立合作社。同时,积极招商引资,成功吸引多家企业落户,不仅为村民提供一批就业岗位,也让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

2017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辽宁代表团参加审议,陈秀艳曾向总书记汇报了农村基层工作,聆听了总书记的嘱托。      

三年过去了,陈秀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激动:“我跟总书记说如今的太平山村已经是土枪换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跟城里一样,村民们精神状态都特别好,致富的劲头可足了。”

陈秀艳说,“杠杠的精气神就是咱的最大财富,太平山村是百姓身边的幸福村屯,我们还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太平山村更加美好。”


2017年全国人代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陈秀艳在辽宁代表团的小组会上发言。(陈秀艳供图)

为了乡亲们挺身而出,成为太平山村“当家人”

在太平山村,太平山与长喜屯静静地翘首相对,仅从名字就能感受到乡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村民们清晰记得,2000年11月,在村民的一致推举下,时任村妇女主任的陈秀艳成了村里的新带头人。

说起为啥选陈秀艳当村里的“领头雁”,村民们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表达——大家看好她,是因为她抬头做人光明磊落,弯腰干活肯于吃苦,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先富起来的农民,陈秀艳对乡里乡亲的困难从不袖手旁观。

村民们说,陈秀艳家生活富裕,有自己的企业,吃穿不愁,无忧无虑。她是不忍心看到乡亲们还过着苦日子才挑起全村这个沉重的担子。

但那时的太平山村可谓名副其实的“烂摊子”:破落的村部,账本里记着村里欠下的70万元外债;唯一一条村路下雨就成“烂泥塘”,由于欠水费,村民只能从外村拉水喝……

“我是党员,乡亲们这么信任我,我不能让他们失望。”陈秀艳告诉记者,当选为党总支书记后,她就暗下决心: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要改变太平山村的贫穷落后面貌,让乡亲们把腰板挺起来!

“干就干出个样子,改变太平山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只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乡村发展才有底气,农村生活才能搭上快车。陈秀艳上任后,办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让村里停了几年的自来水恢复供水。村里穷,欠了几万元的水费,停水已经两三年。陈秀艳先从家中取来5000元钱,又四处筹措,凑足了水费。在她上任的第五天,清凉凉的自来水又从村民家的水管里流出。

接下来修路。她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得出的结论是:要想改变环境,就得先修路。经多方沟通协调,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里的砂石路动工了。从此,陈秀艳一心扑在修路上,几乎天天都在施工现场,积极协调和解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村里的党员、群众看到她的辛苦付出,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党员出钱给村里买修路材料与工具,有的党员加入到修路的队伍中。就这样,凭着这股韧劲和不怕吃苦的精神,陈秀艳带领太平山村的党员和群众修建了户户通的砂石路,2008年,砂石路翻新成了柏油路。陈秀艳还把自家位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饭店无偿交给村里经营,收入全部用于改善村容村貌、还外债。

修路、栽花植树、安装路灯、实施农厕改造、建秸秆燃气站、重建村部、建垃圾箱,建健身广场……陈秀艳带领班子成员、党员和村民加大村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太平山村一年一个大变样:100盏太阳能路灯亮了起来,村道两侧的排水沟用水泥砌得干净整洁,各家各户的柴草都收进院子里。村里的债务还清了,村子的环境变好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陈秀艳兴奋地告诉记者:“你来的时候走的是进村的主干道,现在太平山村四通八达,去哪里都很方便。”

在太平山村,无论是修路清淤、建设秸秆燃气站,还是帮助村化肥厂筑坝排水、转移物资、最终成功免于洪灾损失,陈秀艳都是第一时间带领村“两委”干部以身作则,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聚集起“千军万马”。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摇桨开大船”,在陈秀艳的带动下,全村百姓都围绕着致富奔小康想事干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民的心顺了,心齐了,大家十分信赖和爱戴他们的“当家人”。村里有个大事小情,老少爷们二话不说,全能齐上阵。


全国人大代表陈秀艳(右一)带领村民搭建蘑菇大棚,建立合作社。图为陈秀艳和村民一起摘蘑菇。(陈秀艳供图)

实行“双跺脚挣钱”法,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

村集体有了家底儿,陈秀艳开始带领乡亲发展种植养殖业。陈秀艳说,她的愿望是让每家每户都能过上好日子。怎样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是最让她牵肠挂肚的事儿。如今,她带领村民们实行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外出打工的“双跺脚挣钱”法,让太平山村彻底变了样。

采访那天正是入伏第一天,天气炎热,酷暑难当。陈秀艳带记者来到蔬菜大棚看个究竟。走进棚内,一片绿油油的经济作物长势喜人,村民李丹正忙活着为网纹瓜秧掐尖儿、掰腕儿。李丹告诉记者:“像我这样50多岁的人现在出去找工作非常不容易,村里弄蔬菜棚子,我负责一些技术、管理,每月能收入三千多。”

扶贫先扶志。陈秀艳经常用村里的大喇叭对村民讲,“坐着吃不如走着吃,出去挣钱才有出路”。她在村里培养了几个技术示范户,包括瓦工、钳工等多个工种,平均每个示范户都带了十几个人出去务工挣钱,一个个都能挣个3万、5万。

一个村的发展不能只靠外出打工,怎样发展农业最合适?陈秀艳找到懂行的农业专家,一起论证探讨,最终确定了露天茄子种植。

平坦的村路旁,是太平山村的“黑又亮”茄子基地。“黑又亮”茄子是太平山村的金字招牌,也让太平山村的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种植茄子的成本低,收益却相对高得多。一亩地种玉米只能有几百元收益,而种茄子能收入近万元。

开始也有很多村民反对:“种了一辈子的玉米,要改种茄子,万一收成不好怎么办?”陈秀艳理解村民的顾虑,率先种起了茄子。功夫不负有心人,茄子长得黑又亮,村民也吃了颗定心丸。村民种“黑又亮”茄子的劲头足,村里的闲人少了,家家户户每天都很忙碌,村里一派红火的样子。

值得一提的是,陈秀艳得知“十星”文明户道德信贷金卡工程在营口市启动,她和9名党员一起凑齐了担保资金,帮助全村78户农民获得道德信贷金卡。有了发展生产的资金,村民们脱贫致富的路越走越宽广。

“百姓富了,村民的文明程度也提高了”

2017年,为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里建了3栋高标准蔬菜大棚,大棚里栽培上了鲜蘑,成立了合作社。为了带动老百姓发展经济,党员干部纷纷带头入股。2018年春节前,鲜蘑成熟后批发价一度高达4.5元/斤,平时也保持在2.5元/斤,收益很好。

2018年,村里以合作社的名义建起十来栋大棚,村民可以通过合作社承包大棚,每个大棚承包费1万元,也可以用土地入股,将土地的租金投入到合作社获得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既可以入股分红,也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让贫困户脱贫致富。

村民们告诉记者,“现在示范户带着外出务工,再加上村里的种植大户帮着村民致富,大家都是户看户比着干,家家有收入,人人有事干。过去溜墙根的,打小牌的,现在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想方设法多挣钱、提高生活水平上。”

陈秀艳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太平山人,我从内心深处热爱农村,想为乡亲们做点儿事,帮助村里推动脱贫攻坚和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陈秀艳任职二十年间,太平山村集体财产由负债70多万元变为拥有2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800元增长到1.9万元。全村有11户因病、因灾致贫,陈秀艳安排每个党员重点帮扶1名贫困户,目前已全部实现脱贫。

百姓富,村容美,民风淳。走在太平山村平坦的柏油路上,记者看到村民自发地在清扫保洁,为绿树红花锄草浇水;夜色降临,党员们在村里开展义务巡逻……陈秀艳告诉记者,百姓富了,村民的文明程度也提高了。

“我要把土地变成黄金,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比蜜甜!”陈秀艳说,在太平山村的规划里,将再盖20栋大棚,种植果木、特种蔬菜等,并在村里发展乡村采摘旅游、垂钓等项目,太平山村人将过上更富裕喜乐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