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火翻译公司banner

栏目导航

网站导航

习近平主席指出:“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的共同梦想,现代化是梦想连接现实的必由之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强烈的使命担当,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心声,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作为全国政协领导下的社团组织和高端智库,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深入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对标中国式现代化任务,围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线,做深做实对外交往工作,加强同各国经社理事会和类似组织、政界人士、智库高校、商会协会等对话交流,连续成功举办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增进了民心相通、促进了共同发展。

最是一年好风景,正是橙黄橘绿时。11月7日,2024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如期举办,黄浦江畔迎来了众多远道而来的宾朋,来自亚洲、非洲、拉美和加勒比、欧洲、北美大洋洲40个国家及国际和地区组织的代表齐聚上海,共赴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世界现代化”为主题的此次论坛活动。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王东峰在开幕式主旨讲话时表示:“11年前,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宽广战略视野、卓越政治智慧和深厚世界情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各国把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建成一个和睦友好的大家庭。11年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共建‘一带一路’让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得到广泛响应,为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东峰表示:“本次论坛主题聚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世界现代化,既体现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方向,也是各国朋友的共同愿望。我们将加强讨论交流、不断碰撞思想,为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现代化贡献智慧、凝聚共识。”

一天时间,两位主题演讲,十位特邀发言,两场专题二十位代表交流,论坛在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刘结一、郭军,常务理事孔泉、林松添的主持下有序进行。数十位参会嘉宾共同围绕“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畅所欲言,深入交流。临近傍晚7时,论坛方至尾声,不少参会嘉宾仍意犹未尽、在会场外继续讨论交流,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道建设世界现代化,从共论共鸣,凝结成共建共识。

携手推进和平发展的世界现代化

习近平主席指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各国必须共担维护和平责任,同走和平发展道路,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现代化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已有的发展成果也会失去。

在论坛现场,中文、英文、法文等多种语言交织在一起,共同表达着各国携手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实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的美好愿景——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有广阔的世界视野,提倡开放、兼容、多元、平等,这种丰富的包容性,对推动全球良治、减少冲突、迈向和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义。”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说,“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曲折中向前发展,不同文明再创辉煌是共同的愿景。我们要尊重不同文明的差异性,文明发展的互补性、规律性,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求同存异、相互包容,扩大共识、加强‘心通’。”

“我们应该建设怎样的世界现代化?习近平主席给出了中国答案:‘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这既是对中国自身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提炼,也是对中国传统天下大同理念的传承发展。”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新华通讯社副社长袁炳忠说:“我们追求的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其根本目的是让不论国家大小、人种肤色、宗教信仰的各国人民公平合理地共享发展成果。我们应当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为指引,发挥媒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展现不同文明的独特价值和魅力,促进文明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学习。”

阿塞拜疆卡扎尔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阿格申·阿利耶夫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中国工作生活了23年的他,笑称自己正是中国友好情谊和阿中关系发展的见证者。“记得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医疗服务,也向阿塞拜疆派出了专家团队,我为此非常感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新思想新倡议,都是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面对当前全球性挑战不断涌现,我们应当通过教育和学术交流,搭建起相互理解、增进信任的平台。”

“柬埔寨和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两千年来,两国人民一直相互尊重、交流合作。实现柬中两国共建共享、共同繁荣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也展现出我们与中国合作的坚定意志。”柬埔寨国务大臣、经济社会和文化理事会主席陈乐提说,“柬埔寨重视构建互惠包容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希望和各国积极开展沟通协作,尤其借助东盟这样的平台,通过共同努力解决面临的困难挑战,实现地区持久的和平与安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是‘和’,这体现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具体而言,就是致力于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和而不同、和谐共生。”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郭长刚说,“在全球化的今天,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日益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识,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能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共同的繁荣。”

携手推进互利合作的现代化

互利合作是符合各国长远和根本利益的阳光大道。正如习近平主席10月11日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的那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多年来的实践带来很多启示,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

论坛现场,埃塞俄比亚原高级部长、总理特别顾问阿尔卡贝·奥克贝在发言时特意播放了一个近期拍摄于非洲多地的短视频。在画面中,中国援建的一座产业园拔地而起,主体建筑气势恢宏;一条铁路干线横穿在沙漠之上,仿若流动的河流,为非洲大地带来勃勃生机……

阿尔卡贝·奥克贝动情地介绍道:“这是非洲最大的经济产业园,正是由中国投资建设的,有助于整个非洲地区的产业复兴;这是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的亚吉铁路,它将非洲大陆更好地连接起来……在过去20年中,埃塞俄比亚在中非合作成果中获得了很大收益。未来,我们希望能与中方在清洁能源、绿色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展更多合作,继续为非洲人民造福。”

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能源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环。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高度关注这一问题,“我们主张保持和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开放合作,技术处于领先的国家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输出技术和资本,帮助有条件的国家更快发展新能源产业、使用新能源产品;相对落后的国家则应扩大开放、吸收先进国家的资本和技术,更要把重心放在环境效益上。各国应当共同努力建设全球化的新能源产业供应链和产业链,积极寻找自身的适当位置,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作出各自的贡献。”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碧新同样将合作共赢的落脚点放在绿色经济发展上。“当前,‘新全球化’把绿色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国际航运业作为全球经济和贸易的组成部分,承载了全球国际货物贸易量的85%以上,占据全球每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近3%。”朱碧新建议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国际社会各方应携手努力,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开辟合作共赢的全球发展新格局。 ”

“在尊重各国国情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也要共同积极拥抱智能化给全球带来的巨大机遇,围绕人工智能跨文化合作、产业发展与治理、开源开放、治理技术等深化交流对话,共同推动构建具有广泛共识的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路径,共谋人工智能治理的新理念、新主张、新方案,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之路上行稳致远。”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科学技术部原部长王志刚说。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也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需要各国同仁同舟共济、同向努力。”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吴国生介绍,中央财经大学积极探索与友好国家协同培养堪当大任的优秀人才。“面对共同的难题,高等教育领域应该加强交流沟通、共享发展经验,在相互理解和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团结协作,实现合作共赢。在这方面,我们愿意承担起应对挑战的‘中国担当’。”

论坛举办期间,正值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共有297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来自多国近800个采购团体参展与会,数量创历届新高。多位外国嘉宾表示,他们国家的企业每年都积极参加进博会,深切感受到这场“东方之约”,正在共同书写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篇章。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一直致力于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上海市市长龚正说,“今日的上海,是一座蓬勃发展之城、合作开发之城,我们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合作求共赢,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更好发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风向标作用,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上海市政协主席胡文容表示,上海市政协将把开展对外友好、深化国际交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着力整合优势资源,搭建特色平台载体,加强与各国各界朋友的往来,助推务实合作,为讲好中国故事演绎上海精彩。

第一次来上海参会的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对外关系部主席迪米特里斯·迪米特里阿迪斯对这里深有感触,“我多次组织过中欧之间的合作对话。上海是一座伟大的城市,是中国社会在21世纪创建的新的国际范例。我深切感受到,通过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寻求能惠及所有人的建设性解决方案。”

英国工党成员、前下议院议员马克·楼更对上海更加熟悉,他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愿我们的努力像山一样坚实、稳定、持久,把握好中国经济社会论坛这次交流机会,加强与各国各界朋友往来,深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助推各领域务实合作,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携手推进共同繁荣的现代化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主张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

在研讨交流中,与会嘉宾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的倡议,大家认为,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必将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壮观的恢宏画卷。

津巴布韦公共服务、劳工和社会福利部部长朱利·莫约在发言中说:“目前,中国在非洲的能源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企业在津巴布韦援助建设了新议会大厦、扩建了卡里巴南岸水电站,大大提高了津巴布韦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我们看到,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平台,中国和非洲正在共同打造一条通向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要抓住这些机遇,开启增长繁荣和全球领导力的新篇章。”

中国在有效平衡经济增长和公平分配的同时,不忘积极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中国的实践证明,全球化可以通过完善国内治理和加强国际合作来实现共同繁荣。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钱克明表示:“针对部分欠发达国家因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化进程滞后而被全球化边缘化的问题,中国适时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等措施,帮助100多个国家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推动了数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长,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

“为了让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更加有效地惠及全球,应积极推动更高水平的国际产业和技术合作。”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表示,要加强国内国际市场联通、要素流通;建设多层次的合作平台促进信息交流、技术合作、项目对接;鼓励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市场网络,创造出更多良性的中外合作模式。

粮安天下安,粮稳社会稳。粮食安全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认为,各方要汇聚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的全球合力,通过深化全球粮食安全务实合作,推动共商共建国际农业食品产业链供应链、共享价值链,共建共享多元、公平、高效、韧性的全球农业贸易网络,优化完善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切实解决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吃饭问题,共同建设一个没有饥饿的世界。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近年来,中国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他在发言中呼吁各方应积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成果分享和绿色低碳技术转移,发达国家应展现更大的行动,充分兑现承诺,切实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共同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表示,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依存,均在全球金融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推动平等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仅仅是一项政策议题,更是人类对构建更加美好、联系更为紧密的世界的憧憬。世界各国应继续探索合作的路径, 促进实现共同繁荣。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面对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和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在总结发言中,刘结一表示,世界各国应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搞发展模式的单一化,摒弃损人利己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强互联互通、团结合作、互利互惠,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保持全球经济增长活力与动力,把合作的领域拓得更宽、把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能参与并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妥善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的发展失衡问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

共享新机遇,共绘新图景。展望未来,参会嘉宾一致表示,将携起手来,聚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广泛凝聚共识,加强交往交流,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共同绘就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美丽新图景。(记者 徐金玉 刘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