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火翻译公司banner

栏目导航

网站导航

11月7日,以“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为主题的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引发相关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广泛关注与热烈反响。大家表示,将努力担负起古典学研究的使命,进一步激活蕴藏于古典之中的伟大传统和智慧,为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促进文明传承发展

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彰显了中国美美与共的文明观,显示了对历史文化高度的重视与尊重。”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教授杨朝明表示,中国历史悠久、文脉绵长,中华文明光辉灿烂,给中国带来几千年的和谐与和睦。我们有责任传承好中华文明、传播好中华文明,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奉献更多中国智慧。他认为,“面对世界大变局,我们需要从古典文明中汲取智慧,给多变的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为世界人民的和谐与幸福贡献力量。”

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带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跃进最直接且深刻的感受是:“古典学中国经典研究的春天来了。”在他看来,古典学是维系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历史的灵魂所在,为探寻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坚实依据。古典学的研究不仅关乎历史的传承,更关乎文明的延续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在今天探讨古典学,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民族复兴道路上文化自觉自信的彰显。同时古典学的研究不仅关乎中国,更关乎世界。通过世界古典学大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繁荣与发展。”刘跃进说道。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促进全球文明对话,注重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对应于具有深厚古典文化的东方——中国,希腊不仅属于西方,同时也蕴含深厚的古典文化。此次中国与希腊两大文明之间的对话,无疑为文明互鉴树立了一个经典范例。”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告诉记者,尽管中国和希腊处在不同地域,拥有各自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但在许多理念和价值观上存在共通之处。由此可见,文明互鉴富有深刻的历史根据、事实根据和哲理根据。世界古典学大会的召开则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提供了一个崭新平台,我们有能力更好地为文明互鉴注入新的活力与可能。

本着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理念,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正在探索数字时代促进东西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飞跃深切感受到,随着古籍的电子化与数据化,知识库与智能平台已成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新基础设施。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中外学界能在文化交流中携手共建人类古典文献知识库,实现不同语种的精准对译,促进比较文化与文明的研究,甚至与图像库、声音(方音)库、信息地理系统、社交媒体、虚拟现实界面等连接融合,创造出全新的应用场景。

“在世界文明古国希腊首都雅典设立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为中希两国和世界各国搭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平台,值得纪念。”让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感触颇深的还有大会开幕前夕世界各国与会代表走读中国大地,深刻感受立足于中国大地的五千年中华文明。“作为考古工作者,我将积极为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自己的努力。”刘庆柱说。

把握当代与未来

古典文明是人类文明突起的高峰和永亮的灯塔,要进一步激活蕴藏于古典之中的伟大传统和智慧,指引人们有力应对各种现代挑战,推动人类文明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石长年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他从比较视域溯源中西方古典学历史,认为以古希腊罗马学为核心的西方古典学历史悠久,奠定了西方学术的基础。中国的古典学历史同样悠久,2500多年前的孔子就整理过六经。刘石表示,“在充满变数和挑战的现代,重视古典智慧作为人类文明基石的价值所在,用现代思想和理念点燃古典智慧之火,照亮我们的来时路和启示人类的未来发展,同时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让各自拥有不同文化的国家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成为愈加重要的全球性时代课题。”

“世界古典学大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回溯古典的平台,而回溯古典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下、面向未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霞认为,古典学包含传承与弘扬的双重意义,即古代经典记录了人类过去的生存经验和对世界的思考,提供了价值追求、意义体系和身份认同等,古典文献则在历史上一直是形成新的理解和意义的根据。“当代古典学,既要对古代文本进行研究,理解其发生、演化、更新的历史,也要对其当代价值进行挖掘,从思想层面去理解古代经典,认识其历史局限,发掘其时代意义,让古典学走向现代。”陈霞说道。(记者 张丽 郭海瑾)